您的位置: 首页  >  职教动态

“集团化”能否解西部职教发展难题——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职教集团化办学启示

发布日期:2018-04-24 浏览次数:1875 来源:本站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目标。然而,当前不少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还在“单打独斗”,在生源争夺、毕业生就业、改革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为破解这些难题,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从3年前开始,便以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率先推行职教集团化发展模式。如今,这个职教集团的“日子”过得怎样?职教集团化能否化解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集团化”后如何避免“各走各路”现象?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职业院校面临的产业环境较弱,企业块头小,用人需求也没有那么旺盛,经济结构调整总会给校企合作带来影响,给职业院校造成不小的压力。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昌吉州党委、政府经过认真思考,给出了“集团化办学”这个答案。

  组建职教集团看似不难,把学校、企业等叫到一处,开个会、制定个章程、发个文件就行了。但这样的职教集团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各自为政,各走各路”的情况,其背后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

“职教集团化首先要破解体制机制藩篱。仅靠职业院校、企业及行业参与还不够,必须要由政府来推动。”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国凡说。他所在的学院,正是昌吉职业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之一。

2014年,自治州党委、政府提出了把昌吉州建成新疆职业教育先行区的战略部署。该州随即启动了职业教育联盟组建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决定每年划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职教集团发展。

  冯国凡介绍,过去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的职教集团,是以互利互惠的合作为基础的。这个基础一旦被削弱,集团运行就会出现困难。

  针对这一症结,昌吉州在推进职教集团化之初,就通过政府参与和积极推动,把各方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

  特变电工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是昌吉职教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公司副总经理王宝忠说:“过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职业院校联系最多,因为我们需要毕业生。组建职教集团后,企业的工程师、专家、生产部门等,都与职业院校建立了紧密联系,全方位参与职教发展。”

  深度参与让特变电工尝到了甜头,王宝忠对此深有感触:“只有深度参与到职业院校发展中来,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先进技术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我们需要的技术人才。”

  职教集团能否走出“几分钟热度”困境?

  受多种因素制约,西部企业的发展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何激发西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经营和维护集团的发展很关键。”冯国凡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昌吉职教集团内的职业院校都能积极参与昌吉州产业规划,第一时间掌握发展动态、作出前瞻性布局,不仅为专业调整和学科规划创造了条件,也为推动职教集团发展奠定了“话语权”。

  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冯国凡了然于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自治区、昌吉州开放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这些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需要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这是职教集团发展的机遇。”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把了解到的信息及时与特变电工进行交流,双方共同探讨如何抢抓机遇。这让包括特变电工在内的企业深刻感受到职业学院与自己同为一个整体,它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3年探索,跨体制资源整合和配置的思路不断推进。截至2016年底,职教集团融合疆内外企业数百家,以及昌吉州发改委、教育局、人社局、煤炭局、民政局、旅游局等政府部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新疆和内地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等相关单位50多家,签订对外合作协议书240份,派出科技特派员、技术指导人员118人次,将校企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合力。

  集团化带给企业的改变是巨大的。过去,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耗材都要自己购买,现在在职教联盟内,作为成员的慧尔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能给学生提供。每年500名学生实训后,80%都能拿到中、高级工证书,毕业后格外“抢手”。“集团内,我们愿意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慧尔农业生产管理部经理余建民说。

  冯国凡认为,职业院校资源建设也调动了集团内企业的积极性,让集团化办学告别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他举例说,过去买来焊条,学生实习焊接出的产品是废品;现在实现生产型实习,生产材料变成企业的,生产的是产品、商品。把消耗型实习变成生产型实习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这个过程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面的共同提升。

  产教融合也实现了集团化就业,集团内企业优先选择录用集团内职业院校学生。得益于此,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连续8年在全疆高校中位列前三名。

  职教集团内部怎样实现差异化发展?

  对职业院校来说,生源争夺战总是异常激烈,昌吉州的职业院校也年年面临“招生仗”。但自从昌吉职教集团成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

“我们实现了集团内统一招生,告别了职业院校间互相抢生源的局面。”冯国凡说。

“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知名度,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都远远超过我们这些县里的中职学校。和他们竞争,我们没有多少优势。”集团成员之一、呼图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大江说,“如今好了,集团内部以昌吉职院的名义招生,然后将学生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再‘送’给我们学校。”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玛纳斯县。职教集团根据玛纳斯县中职校的师资情况,由昌吉职院安排400名少数民族学生到该县中职校读预科。根据职教联盟确定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各县中职校学习一年到一年半,再回到昌吉职院进行培养,实习实训和就业均由昌吉职院统筹安排。这样一来,所有联盟校都受益。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良性和可持续,我们不能仅仅顾自己学院的发展,而忽视各县域中职校。”冯国凡说,“各唱各的‘独角戏’,恶性竞争、强者通吃,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就会被破坏,这对谁都没好处。”

  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专业相似度很高,难以实现差异化发展。昌吉职教联盟成立后,对集团内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

  职教集团对全州各中职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精心谋划和大刀阔斧的改革。过去,由于各县中职学校自我发展,开设的专业大而全,哪个专业火就开哪个专业。这造成了一所县域中职校往往有一二十个专业的情况,专业不仅散而且弱。联盟成立之后,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家,对联盟内的中职学校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中职校专业进行大胆调整,该砍掉的一个不留,该发展的办好办大办强。

  例如,呼图壁县中职校的烹饪工艺专业比较强、师资力量足,而玛纳斯县中职校的烹饪专业则相对较弱,职教集团便“砍掉”玛纳斯县中职校的烹饪专业,转而支持呼图壁县中职校的烹饪专业。

  冯国凡告诉记者,职教集团实现了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重新审视和布局规划,破解了县域中职发展“规模小”的难题,实现区域性职业教育的捆绑式发展,形成以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均由示范校引领和带动的目标。

“一起宣传、一起招生,然后按照专业不同,把招来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中职联盟校读书;哪个专业缺教师了,只要开口,昌吉职院就会派教师来;课程建设也是昌吉职院派专家和我们学校一起论证;我的学生要实习,昌吉职院的实习基地随时可以去用。”谈到职教联盟的好处,李大江滔滔不绝。

  最重要的是,没了恶性竞争,职教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大家能够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昌吉职教集团实现了“专业设置、招生、师资、教学运行、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6个统筹,全州职教发展形成了统一运行机制。职教联盟的建立,实现了中高职教与产业进步贯通协调发展,构筑起技能型人才等级递增、梯度成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致、专业统一设置、课程资源共享、师资队伍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分层次分专业建设的新机制。同时,全州职业院校实现了联盟化办学统一运作、招生就业工作同步协调一致的目标,联盟为全州的职业教育搭建起一座立交桥。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