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职教动态

校企合作是破解企业用工难的“金钥匙”

发布日期:2018-06-04 浏览次数:1984 来源:本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实体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而西部贫困地区部分民营企业仍然存在“用工难”,部分职业院校存在”就业难”,如破解西部贫困地区 “用工难”问题?校企合作是解决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用工难的“金钥匙”。

一、企业“用工难”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对贵州20多家民营企业调研得知,企业“用工难”,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通员工(初级工),技术型人才短缺,表现为“招聘难、使用难、留住难”。企业“用工难”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既有政府、企业、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劳动者自身的原因。

(一)招工主体错位,企业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企业招工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但长期以来,西部地区为了使企业发展更加顺利,政府承担成了招工任务,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工难问题,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但招工主体错位,企业反而把招工看成是政府的事,企业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招用工长期计划,没有提前做好招工宣传发动招。因此,导致招不来人,政府苦不堪言,留不住人,企业怨声载道的用工局面。

(二)专业技工缺乏,供需之间矛盾较为突出。据调查,西部地区很多企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一边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边是招不到合适的工人。我市西部地区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工缺口较大,但求职人员中大部分的人技能单一或根本没有技能和技术,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技校、职院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由于校企联动性不够,部分不符合企业需要,而符合企业西部地区需要的又大都流向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导致本地企业难以在技校、职院招到对口的技工。而80后、90后劳动力多数到东部外出打工了,使企业用工难上加难。

(三)员工待遇偏低,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从调查情况看,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的现象在西部地区工业园区企业普遍存在,少数企业员工每天需工作9-12时,有时达14小时,人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有的员工在节假日还加班,这种用工方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招工难、留工难。同时,部分企业缺乏长远计划,没有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员工,对”如何招人,怎样用人、如何留人”没有一套可行的措施。”三个留人”工作不到位,还存在抵押工资等原始办法,难以留住员工的心。

(四)企业吸力不强,相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一是少数企业的用工行为不够规范。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职工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使员工信赖企业难,企业稳定员工难。二是工业园区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交通不便,缺乏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住宿条件较为简陋,精神文化环境差,相关配套设施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也给企业的招用工带来诸多困难。

二、多措并举,确保校企合作取得实效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要求。为了解决 "用工难""就业难"问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学校主体、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从根本上破解企业和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瓶颈”难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
   
(一)政府主导出实招——将校企合作纳入总体规划。政府 做好校企合作的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等。在政策层面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指导方针、原则和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表达,明确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法定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脱贫攻坚规划时,应当将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指导、支持和服务的力度。
  
(二)行业指导有举措——形成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 完善各项政策规定,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表彰、鼓励,对支付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大力扶持有能力的各类企业继续完善办好已有的企校合作实验基地。鼓励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互联互通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平台发展、实现信息共享。
  
(三)职业院校强功能——强化服务企业的功能。职业院校主动作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结合实际主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企业开展学徒制培养,提高专业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形成互动体系,体现双赢原则,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四)企业主体要明确——把校企合作列入重要工作。明确办学主体地位,从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强化校企合作,主动与学校对接,积极参与,开展”分类招生,订单培养”模式,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需求的企业,可以与职业学校合作设立学徒岗位,联合招收学员,共同确定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方式进行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企用工难问题。企业应当依法依规保障顶岗实习学生或者学徒的基本劳动权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支付报酬。
 
(五)社会参与有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企业要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建立企业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持技术工人凭技能提高待遇。职业学校与企业就学生参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学徒培养达成合作协议的,应当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并明确学校与企业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政府将校企合作情况作为职业学校办学业绩和水平评价、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作为企业对社会贡献度的评价重要指标,每年表彰一批先进典型,一批职教企业家。

实践证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它不仅解决西部企业”用工难”,使人才“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而且解决职业院校”就业难”,学校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了办学空间,强化了人才培养的合力,提高了教育质量,让学生安心学、放心干、用心做,解决就业后顾之忧,实现了”职教一人、脱贫一户、幸福一家”目的,助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任务的完成。

 作者简介:覃礼涛   系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