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参考研究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重在专业资源整合

发布日期:2019-05-08 浏览次数:1832 来源:本站

    从示范(骨干)校建设,到优质校建设,再到“双高计划”,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将专业群建设摆在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在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同时,着力建设一批服务、支撑、推动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准备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从示范(骨干)校建设,到优质校建设,再到“双高计划”,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将专业群建设摆在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在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同时,着力建设一批服务、支撑、推动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建设绝不是不同专业之间的机械组合,而是基于产业链条上相互关联的职业岗位群而建构的能够实现跨界、协调、互通而又一贯的人才培养新载体,实现从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这意味着专业群建设是对传统专业建设范式的一种革命,必须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道路。当前,绝大部分高职学校已经开展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但由于受到学科思维的羁绊以及传统专业建设模式的影响,专业群建设容易走入如下误区。

    误区一:专业群组建“随意拉郎配”

    专业群组建是专业群建设的首要问题,唯有科学组建才能够真正发挥“集群”优势,倘若所组建的专业群在没有展开深入的产业调研基础上就随意“拉郎配”,不仅不能发挥专业群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优势,反而会造成群内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扯皮”和“内耗”。

    当前专业群组建已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其一,“临时抱佛脚”。有高职学校开展专业群建设的动机不是出于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通过专业群的“包装”申报政府的相关项目,在功利性动机的指引下,专业群组建的方法通常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现有的专业进行“排队”,然后按照政府项目评审的需求择优申报,出现在不同的时间一个专业属于不同专业群的怪象。

    其二,“换汤不换药”。专业群如何组建缺乏前期充分的科学调研,就是对旧有专业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在缺乏对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及岗位人才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仅凭自身的主观经验就将一些原有专业组建成群。

    其三,组建“学科化”。由于高职学校教师主要来自学术型高校,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模式缺乏深入的认知与了解,出现以学科分类思维作为组建专业群的主要依据,仅着重考虑专业之间的学科基础,缺乏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基础的深入调查,从而造成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脱节。

    要想避免上述情况,专业群组建应对服务面向的区域产业集群的类型与特征及人才需求展开深入调研,基于所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内在逻辑关联设置与其相匹配的专业群。

    误区二:专业群整合“形聚而神散”

    专业群组建仅是专业群建设的起始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打通专业之间有形无形的边界,实现群内资源的多维深度互融。有高职学校在专业群建设上仅重视前期的组建工作,将专业群建设等同于专业群组建,组建工作完成后,各个专业仍然是“各自为政”,不仅各专业之间未能够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态势,反而存在着互相排斥与资源争夺的现象。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高职学校忽视了专业群组织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一体化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前者是专业群真正发挥“群”效益的制度保障,而后者则是群内专业资源整合的根本指针与依据。由于未能根据专业群的规模以及类型建立相匹配的专业群管理机制,造成专业之间的固有隔阂依然存在,专业间的资源整合困难重重。

    同样,由于未能构建一体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在师资、实训、教学资源库等资源的整合上也因为缺乏课程所提供的框架依据而步履维艰。要想避免上述误区,专业群组建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体化专业群管理机制并开发专业群课程体系,从而为专业群资源整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根本依据。

    误区三:专业群评价“新瓶装旧酒”

    建立科学而系统全面的专业群评价体系是推进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抓手,但当前政府和学校对专业群的评价都重视不够,仍然主要聚焦于对单个专业的评价。如政府部门开展的高职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的遴选主要以单个专业为主,以专业群为依据的评价工作尚未开展,而且各高职学校在对内部各专业竞争力的评价上也同样以单个专业为主。尽管也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探索以专业群评价为依据进行内部资源的分配整合,但无论是理念上还是路径上都没有超越传统的专业评价模式。

    专业群建设同单个专业建设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具体路径上都存在根本不同,专业群绝不是不同专业之间的机械组合,而是通过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团队构建等建群举措实现群内专业之间互融共通,从而发挥集群优势达到培养胜任多岗位任务要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目标。

    要想避免上述误区,应根据专业群建设的独特性要求及建设重点,构建定量与定性互融、全面与重点兼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误区四:专业群优化“关起门造车”

    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结果,这是因为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联。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广泛与深度应用,专业群所服务的产业集群内部技术技能职业岗位的分布模式与内部关联都将随之而变,甚至某些岗位群会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消失,专业群同区域产业集群之间紧密的互动关联决定了唯有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才能够保证专业群建设不会落伍被淘汰。

    当前高职学校专业群的动态优化调整同区域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这表现为针对专业群的评价主要限于学校内部和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以及第三方无论是在参与的主动性还是在参与路径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位。

    此外,一些高职学校在专业群建设上也缺乏行业、企业等产业主体的积极参与,缺乏产教融合的交流合作平台,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实施,行业、企业的参与度都呈现较低的水平。因此,为了保持专业群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活力,必须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持续动态匹配。

(作者、单位:王亚南、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报》20190507日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