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职 研 究 简 报
2015年第 3 期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发展规划处编 2015年6 月
本期要目
政策导读
“混合所有制”,做强做大职业院校的良方
特别视点
刘延东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能力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的真正纽带
放眼世界
强化农业院校培养高端职业农民
把企业变成职业学校“后花园”
高职信息
我院教师在湖南省首届微课比赛中成绩优异
我院成功承办湖南省养殖业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信息管理员培训班
我院举行2015年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政策导读
“混合所有制”,做强做大职业院校的良方
“纯粹的公办,活不起来;纯粹的民办,大不起来。怎样做强做大职业院校呢?用好一个‘混’字。”不久前,在江苏泰州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上,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俞仲文的一席话,引发了高职院校长们的思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涉及教育的官方文本中,首次直接移用和嫁接“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这两个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作为首次引入职业教育界的新概念,“混合所有制”对于很多职教界人士来说还是一团雾水。职业院校能“混”吗?需要“混”吗?怎样“混”?太多的问题需要解答,“混合所有制”这5个字,成为了年会上的高频热词。
从上世纪末,我国一些地区的教育领域就出现了“股份制”的尝试,浙江台州椒江的书生中学被认为是“教育股份制”的发端。“股份制”在我国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中比较典型。从开办资金的投入形态看,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股份制教育投资公司;二是“股份制”学校,出资主要体现在学校层面,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人以资金或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学校的建设和运营;三是“混合所有制”学校,其中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比较具有代表性。浙大城市学院先期由三方投入:浙大以品牌投入6000万元,杭州市政府投入6000万元,浙江省邮电管理局投入5000万元校产。目前一些由公办高校发起、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也都属于“混合所有制”办学。
从2007年开始,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从开始时一个专业的订单培养发展到现在的共建实体学院。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电梯制造安装企业。刚开始合作时,迅达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校内建成了一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供学生实训及企业培训使用,双方按照企业员工的培训模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训导,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共同承担教学实训任务。合作一年后,学校获批成为首批机械工业部电梯技术技能鉴定站。这一年里,迅达公司也一跃成为华南地区标志性建筑电扶梯最大供应商。2010年,在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迅达企业共同创办电梯技术学院,成为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进入新阶段。
公办职业院校需要“混”,民办职业院校也渴望“混”,南通理工学院就在“混”中尝到了甜头。南通理工学院副院长唐勇泽介绍说,学校今年5月才由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成立于2000年,当时的办学主体为江苏江海科教开发公司和陈明宇。近几年,在江苏这个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高考生源数量急剧下降,“吃不饱”成为了常态,与此同时,许多优秀师资被公办高校挖走,流失十分严重。学校发展形势严峻,面临着生存危机。2010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其中有这样的规定,“有国有资产参与举办的从事学历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民办学校和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正是这句话让学校萌生了引入国有资产,探索“混合所有制”的想法,初衷非常朴素——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就可以为教职工缴纳事业单位保险,便于引进和留住人才,让教职工更加安心地工作,把学校办好。于是,在2012年,学校引入了江苏省教育发展投资中心,占股5%,成为有国资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学校。成效当然也很显著。
这样的两个例子,也正印证了俞仲文所说的“纯粹的公办,活不起来;纯粹的民办,大不起来”的说法。要做强做大职业院校,需要探索“混合所有制”这条路子。董圣足将“混合所有制”的功用总结为四个方面:筹集、整合、增效和撬动。筹资指集聚资金,壮大实力;整合指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增效指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撬动指放大当量,扩大影响。
虽然职业院校引入“混合所有制”可以带来种种发展“红利”,但由于政策不明晰,操作边界不清楚,许多院校长怕触碰到红线,还处于观望之中。一些院校长坦陈,现在只敢在二级学院的层面上进行“试水”,对于整个学校层面的“混合所有制”,还不知如何入手。即便是二级学院,也有一些学校由于操作不当,惹来麻烦,被有关部门调查。
针对院校长们的这些担心,董圣足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宏观上,国家要稳妥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的分类管理制度,在大力倡导和支持非营利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同时,对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放松准入管理,充分尊重价值规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中观上,董圣足希望地方政府能够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混合所有制”办学创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搭建更为通畅的制度平台。微观上,董圣足鼓励职业院校要勇于探索、贵在创新,努力在多元投入、多边合作、多方治理、多样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
“混合所有制”给职业学校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及实际操作层面有效的经验分享,虽然一时还难以抹去院校长心中的疑虑,但经过交流,这些“混合所有制”先行者所播洒的火种,却也点燃了一些院校长们心中勇敢创新的火苗。
★特别视点
刘延东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能力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完善政策,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刘延东指出,“十二五”以来,职业院校为各行业输送近5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释放的人才红利,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
刘延东强调,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大局,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支持力度,纳入总体规划。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职业精神和“匠人精神”,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行业企业等多方深度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要推进依法治教,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为契机,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形成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标准体系。要统筹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氛围,让尊重和发展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目前,职业院校年均招生1000万人,年培训达上亿人次。
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的真正纽带
现代学徒制不等于“师傅带徒弟”。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最显著的特色,即双主体和双身份。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双身份是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这样的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制造企业效仿的模板。
“与德国不同,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要集中凸显行业文化的力量。”马陆亭认为,“德国的双元制等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背后有强大的行会力量支持,为了整个行业的利益,行业内的企业必须承担培养技能人才的义务。而我国,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对现代学徒制也缺少理解。所以,‘现代学徒制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王海平解释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区别:“一是学历层次的高端性。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培养初等工匠,出师就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现代学徒制在学历层次应该更高,可以有技术本科、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而且教育过程应该是终身制。二是技能培养的超前性。考虑到我国的产业升级,某一项技能在上世纪50年代和现在是有不同特点的。今天的职业技能水平未必能适应20年、30年以后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按20年、30年以后的技能培养人才。三是师资队伍的开放性。师资队伍建设也要跟上新形势,除了加强与本区域内的师傅对接外,还可以将新兴产业相关大企业中的工程师,甚至国外有丰富经验的技师都纳入师傅队伍之中。
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首席技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章跃洪教师介绍:“我在这个工作室吸收了学院多名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的教师参与,专门负责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通过有组织、制度化的师徒结对,落实实践岗位上‘一对一’的企业师傅,而且给予学生和企业充分的选择权。这选择包括学校选择合作企业、企业选择师傅、学生选择企业与师傅、师傅选择徒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诉求,稳固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提高指导与学习的针对性。”章跃洪认为:“企业师傅具备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也在企业环境中承担课程教学、指导创新训练等任务,引入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真实产品,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技术素养、管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王振洪以为,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需要在以下一些方面下功夫:一是立足区域经济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既要重点选择具有区域产业优势、岗位实践特征鲜明、适合企业化环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也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形态,采取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二是解决双主体的问题。校企“双主体”的模式,如果以市场的角度,是“买、卖”双主体的互动关系,校企合作不再是传统的“友情合作”,而是上升为“买方”和“卖方”之间深层次合作的“契约关系”或者“股权关系”,彼此之间才能够产生相互融合的“化学变化”。三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中校企之间契约关系的纽带是学生,核心也是学生。这当中既要有校、企、生三方的“自觉约定”,也要有制度性的保障。四是建立紧密师徒关系。我们组建了由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学校教师和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讲师团”,其中的企业教师也是现代学徒制的指导师傅。企业制定配套的管理、考核制度,将企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其本职工作,使其成为一种企业行为。
同时,政府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学徒制:一是提高社会对现代学徒制的公共意识。通过尝试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时作为就业准入的必要条件,企业、社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二是完善政府的投入机制。要破除不同区域、不同院校生均拨款的藩篱,政府购买服务应当是今后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可否考虑在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基础上尝试政府购买学徒服务,从而优化职业教育投入结构,把投入经费用在刀刃上。三是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公共教育功能。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资源转化为培训资源,应用到大中小企业的培训项目中,也可以拓展到政府公共培训体系,切实利用好现代学徒制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
★放眼世界
强化农业院校培养高端职业农民
当前,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总体素质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数,出现了明显的“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院长许皞建议,强化农业院校培养高端职业农民的作用,促进解决“谁种地”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兼业农民日益增多,城镇化过程中将有更多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业,现代化综合农业知识和技术在农村难以接传。随着土地流转加快,农民职业化、高知识化急需加快发展。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许皞委员表示,过去的农民培训主要针对小农户经营方式下的单项技术培训,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要求。要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在培养高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阵地作用,使高端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创新者、知识技术的传教者、高素质的管理者,成为职业农民的“领头羊”。
许皞建议,鼓励农业院校参与高端职业农民培养。根据当地农业特点,建设各自的课程体系。提高实地实训比例。学生来源可以是高考生源,也可以是达到一定规模以上农业经营主体推荐的定向培养人员,还可以是涉农中专或专科毕业生。建立高端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制度。对回乡自主创业的高端新型职业农民给予政策优惠支持。
“‘招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是培养的落脚点。”许皞建议,给农业院校适量公费招生名额用于高端职业农民培养;给乡村一定数量引进高端新型职业农民的户籍指标,可自愿选择城镇或农村落户,鼓励返乡落户;按资格证书等级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要求规模以上经营主体需有一定数量高端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对贡献大的高端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奖励。
把企业变成职业学校“后花园”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创新立业的职业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是两会代表委员谈论较多的话题。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柳州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作为工业城市,柳州发展靠工业,工业发展靠人才,而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我们同步推进职业教育园区与工业园区建设,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优势产业培育同步进行,并加大了市县统筹和城乡合作办学力度,稳步开展了中高职办学体制衔接等项目试点,初步形成了“园区互融、合作共赢,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这一具有柳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柳州职业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校企一体化合作,把企业变成学校的“后花园”。按照“城校互融、资源共享;园校互融、校企共建”的建设思路,我们坚持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专业布局与服务柳州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人才培养对接岗位能力,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校中厂”“厂中校”“植入式工作站”“企业全程托管”等模式,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改革试点,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今后,柳州在深化综合改革方面将创新开展集团化办学,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的号召,围绕广西千亿产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加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另外,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创新开展集团化办学改革,建设面向西江经济带开放融合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争取在广西率先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教育的“升级版”,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职教基地。
★高职信息
我院教师在湖南省首届微课比赛中成绩优异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2015〕267号文公布了湖南省首届微课比赛获奖名单。我院教师凭借自身实力,制作出许多精美佳作,经初审、海选、专家评审,层层过关斩将,表现优异,共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团队奖1个。其中,胡平霞老师制作的《10秒倒计时——PowerPoint2010动画效果应用》与张巧老师制作的《职业实用性专门身体训练知识点17——下肢训练1弓步侧拉》2件作品荣获一等奖,课外体育团队荣获优秀团队奖。
据悉,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涵盖了基础教育、职成教育、本科教育,共10243名教师提交11689件参赛作品,共评出一等奖103个,二等奖301个,三等奖601个,优秀团队奖24个。其中职成教育(含中、高职与成人教育院校)一等奖18个,二等奖51个,三等奖104个,优秀团队奖6个。
我院成功承办湖南省养殖业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信息管理员培训班
6月16日,我院承办的湖南省养殖业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信息管理员培训班顺利开班。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欧燎原、科教环保与法规处处长肖光明、副处长王金埔、学院副院长左家哺等领导出席,全省畜牧水产系统17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在为期一天的培训时间内,欧燎原书记做了《关于进一步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加强基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专题报告,肖光明处长宣布了2014年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竞赛活动获奖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决定,同时对2015年养殖业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布置;培训班安排了围绕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网络书屋及智慧农民云平台使用、项目实施情况研讨四个专题讲座。
我院举行2015年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6月6日—7日,经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我院举行了2015年国家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我院1040名学生与39名教师参加了考试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室内装饰设计人员、药物制剂工、食品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餐厅服务员7个工种的考试。衡阳市人事局副局长曾崇伟、衡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李银春在我院左家哺副院长的陪同下对考点进行了检查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