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发展高质量教育
- 发布日期:2021-06-30 浏览次数:3012 来源:本站
-
本期主持:管培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副部长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的蓝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要素和显著特征之一是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支撑。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当务之急是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大举措落地落实。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真正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位置。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确立和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优先”:“优先谋划教师工作”,落实教师队伍建设“一把手负责制”;“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调整教育支出结构,显著增加人的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落实三个“优先”要有真招实招。当前应当参考国际可比口径,显著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五个重要参数”:人员投入比、班额、生师比、教职员比和教师薪酬水平。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要落实中央关于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找准当前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的“痛点”,针对师资配备、人事管理、编制管理、招聘制度、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实际问题,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一要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由“多头管理”变“集中统筹”。强化教育部门对教师工作的统筹管理职能,中小学教师由县教育局统筹,高校教师由学校统筹。治事用人相统一。明确编制、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支持、服务和监管具体职责。围绕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大目标形成合力。二要推进教师编制管理改革:从传统封闭到动态管理、依法管理。建立教师编制管理动态调配机制,全面统筹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试行高校学校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探索解决编制难题,保障教师资源配置,抓紧补充合格师资;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严格执行法定班额和教师编制标准。依法定编、动态核编,规范入编,杜绝有编不补。对确实合格的非在编教师抓紧吸纳补充。警惕出现“第二次民办教师问题”。三要推进“国标省考县管校聘”改革:中小教师从“学校人”到“系统人”。完善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吸引真正适教乐教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要着眼于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根本举措,吸引更多优才从教。一要进一步界定教师法律地位。依据“公办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借鉴国际通例,通过修法将其具体界定为国家教师公务员,凸显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和教师职业公务性与专业性的双重属性,增强教师的国家意识和使命感。二要“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保障教师免除后顾之忧,免受各种纷扰,潜心教学科研。三要探索符合教师特点的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中小学职务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要打破全国事业单位一刀切的困局,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激活教师队伍活力。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党员骨干教师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学术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专家。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根本改变单纯业务观点,把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和各环节。大力褒奖宣传模范教师,弘扬高尚师德。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教师信用记录,完善师德失范惩戒机制。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按照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全面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一要依法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从学校编制、岗位职数、工资管理等切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该服务的做到位。使高校真正具备用人自主权,自主招聘、评聘、考核,自主确定收入分配。二要实施教师分类管理。结合学校实际,试行长聘—准聘制。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和发展机制。三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关心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四要改革“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薪酬分配和绩效奖励要结合学校实际,让经费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为金钱所驱使。五要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规范校外兼职,引导人才流动。形成规范有效的退出机制。使有效管理形成闭环系统。六要改革教师评价方式,强化正确的政策导向。坚持分类原则,反对“一刀切”;坚持多元评价,避免单一量化指标机械挂钩;坚持辩证思维,反对绝对化、简单化;坚持破立结合;坚持减负原则,自然简约、管用有效。把老师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术生产力。对基础研究,还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制度安排。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重视“工作母机”,振兴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改革要发扬优势,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坚持教师教育方向不动摇,体系开放不动摇。一要建设开放稳定的现代师范教育体系。师范院校评估要突出师范特色。提高师范专业差异化生均拨款标准,鼓励办好师范主业。支持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鼓励顶尖综合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二要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招生办法,确保师范生生源质量。师范专业提前批次录取,增加面试环节,鼓励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建议制定《师范生实习条例》。鼓励好学生报考师范专业,把好学生培养成好教师,吸引鼓励真正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从教。三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教师教育骨干院校。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实施师范专业认证。扩大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培养规模。积极鼓励支持地方师范院校扩大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加速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和保教融合的幼儿园教师。四要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清理各种败事有余的取证助考机构。系统修学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实习,必须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前置条件。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适应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要适应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大幅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资格法定学历标准,将幼儿园教师学历门槛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普通高中教师学历逐步提升至研究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认知、合作、创新、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关素养和能力,还要有跨学科综合的优势与协同创新的素质能力。要完善强化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以更大力度持续实施“国培计划”。全力支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教师计划。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使好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1年06月30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