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参考研究

曾天山:克服职业教育普通化倾向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2021-09-01 浏览次数:2460 来源:本站

职业教育普通化倾向是阻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疾,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就业的“拦路虎”,必须坚决克服。彻底克服的根本之路在于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脉问诊职业教育普通化病灶,分析职业教育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的深层原因,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对症下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普通化有其历史原因:翻开职业教育的历史,在“四民分业”之前,职业教育源远流长,源于维持人类生存生活需要的生产劳动技能学习,源头要早于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普通教育,主要办学模式是在家庭、企业、行会中进行的学徒制,进入学校教育的时间要晚于普通教育。世界上最早的职业学校是葡萄牙亨利王子1417年在萨格里什创办的恩里克航海学校,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从19世纪60年代的实业教育算起,最早的职业学校是左宗棠1866年创办的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以学习西方技艺、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学习苏联模式发展了一批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改革开放以来调整学校教育结构,20世纪80年代,一部分普通高中转为职业高中,90年代一部分专科学校转入职业教育系列。2019年以来,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一些民办普通学院、独立学院转设为职教本科。从上述历史轨迹看,职业学校脱胎于普通学校,职业教育普通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是适应和推动现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职业教育曾是创造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现在又是创新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作为世界产业链最完整的发展中大国,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就必须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克服职业教育普通化是大势所趋。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求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指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类型化的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

克服职业教育普通化的重点是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职业教育本质上是技能教育,应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设置专业,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途径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就明显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实施以知识传递与创新为目的的“学问思行”模式,更不是应试教育的“讲背练考”模式。

克服职业教育普通化倾向与推动职普融通并不矛盾。职普教育在制度设计上既有双轨并行,分别承担着培养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又有职普融通的机制,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搭桥开展职业启蒙,吸引青少年走技能成才之路,以素质教育提高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给个人发展留有选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