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参考研究

北京市深化供给侧改革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1-20 浏览次数:3758 来源:本站

  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政策供给、类型定位、产教融合、服务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首善”标准,完善体制机制。一是高站位做好系统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贯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环境等十项重点任务;市教委联合发改、人社、财政等14个部门建立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会等,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细落实。举办全市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指导各区教委、各职业学校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涵,积极展示相关成果经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重实践创新育人模式。指导11所职业学校的29个专业与34家企业(单位)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培养模式试点,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入学后即成为企业见习职工,实行校企一体招生、共同培养、双基地训练,毕业后即可直接成为企业正式员工,探索打造“学生入学即入职、学校招生即就业、企业招工即培养”的育人新范式。三是优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制定《北京市职业学校社会服务收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允许职业学校将一定比例的社会服务净收入作为教师绩效工资来源,完善职业学校教师激励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发扬“首创”精神,突出类型定位。一是推动专业产业有效衔接。围绕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超大城市运行管理、高品质民生需求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新增无人机测绘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高职专业和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等中职专业,撤并淘汰一批供给过剩、就业率低、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二是推动职教体系纵向贯通。实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探索五年制专科人才培养改革,统筹推进“3+2”中高职衔接办学项目。积极开展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试点,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优化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类型定位,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多路径的发展空间。三是推动职教普教横向融通。汇聚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进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班建设,重点打造注重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特色课程。指导职业院校积极开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遴选5所学校作为北京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劳动教育基地),助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四是推动办学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推进全市12所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129个专业群和118个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通则》,开展“校长说办学定位、教学副校长说管理落实、教务处长说教学运行、专业带头人说人才培养、分管副校长说师资团队”教学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吸引55所学校的8205名专任教师参与,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651个,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狠抓“首要”战略,深化产教融合。一是培育创新发展平台。围绕北京“两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等关联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立项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教联合体等1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着力打造一批产能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生态环境优的发展高地。二是拓展校企合作深度。持续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支持行业企业全过程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与实施等环节,建设18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16家市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深化高职院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累计走访企业2711家,结合办学定位和发展优势,不断强化供需对接,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三是集聚各方资源。强化市级优质资源库建设,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专业建设基础好、布点多、学生数量多、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累计建立18个市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40门市级在线精品课程、6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持续扩大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模,打破中职组和高职组界限,吸纳本科院校和京外学校参赛,进一步提升赛事影响力;组织全市1+X证书申报和试点培训工作,加快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努力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引领“首倡”创新,服务区域发展。一是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在养老服务、托幼、母婴照护等人才紧缺领域专业开展跨省联合培养,每年招生300人。连续举办三届“京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为北京、河北雄安等地中职学生搭建同台竞技平台,推动比赛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二是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实施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组建11个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职业学校与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相关行业企业组建“订单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努力为副中心重点发展产业和规划项目提供高素质人才储备,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三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职业学校优势,实施“学历能力双提升”高素质农民一体化培育、“初、中、高全链条”分类分层培养等计划,近年来每年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技术骨干等2万余人次。四是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与管理,建立北京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涵盖专业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等内容,加快打造智慧校园数字底座,为师生提供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个性化教学环境。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搭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建立海外技能培训中心、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举办服贸会职业教育论坛,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教育部门联合主办“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积极推广“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支持职业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努力营造“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扫描分享

信息来源:教育部官网

(一审:王慧颖 二审:刘作云 三审:雷群泌)